在我们的插画研习社群里,看很多学员彼此聊天,逐渐撞到很多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很多人在学习方法上的困扰。毕竟设计师这个职业,不进则退,整个行业发展轰轰烈烈,一天都没有停下,如果你不是天生的习惯独立钻研的小伙伴,面对行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会比其他人来得更为焦虑。

这篇文章就带你一起穿越这些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职业学习焦虑。因为不能打败时间,但是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让时间为我们工作。面对行业发展给个人的紧迫感,不做被动的一方。

熟悉我博客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我很少写文章,大部分写的都是教程。其一是因为博客文章其实多半来自我的学习笔记,在写第一篇博文的时候,我就带着“如果我把这个记下来我会记得更牢固也更容易重新查阅”的想法出发去写的,所以很少有心得体会。写多了看的人多了,我还是坚持以“做”为主,就是实践大过理论。实践能炸出很多你在任何地方都学不到的东西,心领神会。这部分我接下还会细讲。

害怕投资失败:如何避免学到“不久就被淘汰的”技能

很多小伙伴都问过这个问题,比如学C4D到底有没有用呢?学插画有没有用?学习动画有没有用?……怎样学才能学到最有用,最牢固,最不会被淘汰的知识呢?其实这个问题等同于:怎样才能投资收益最大化?有没有办法赚尽股市里的每一分钱(最低点买进最高点抛出)?……一样一样的,大家可以品品。都是在和“时间”赌博。

image

首先说,世界上没有不被淘汰的知识,如果我们说PS的基础入门操作是必备款,那么很可能五十年后的人都会笑我们的局限。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就要放弃对“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追求,因为,你,不可能打败时间。

我们所能做的大概简单概括就是“见好就收”,所谓见好就收的学习心态,就是在初学阶段的一种积累能力。你要做的不是收益最大化,而是投资最大化。在有限的资源下,不要把一个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image

那么,回到究竟一个技能值不值得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去看:

一、市场感召力:需求为王

所谓感召力,就是市场潜力+自身潜力的需求层面的结合,这种需求潜力是通过逻辑就能判断出来的。举个例子,一个初学者想要学设计,PS入门肯定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因为它不仅现在正在用,未来也很难有别的替代它。当然慢慢sketch、XD等都在瓜分它在UI设计界的市场,但是它对色彩的调控力,短期内很难被超越。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调色这一块,那么你就肯定要学PS,这时,你可以看到它的市场感召力。它和你自身工作内容的结合点。

如果你非要学一个冷门的软件,市场小众,但是你的工作内容能直接应用到它,那么这份投资仍然是值得的,它仍然是具有市场感召力的,所以感召力是一个双向的吸引力。

image

举上面的例子,很多人把握不好一个技能究竟值不值得学习,其实就是把握不好:究竟工作中是否用得上。所以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在你这里,你对自己的未来把握不清晰。也许你现在用不到的,未来可以用到。但是你又如何预测未来呢?

二、职业未来预测:持续做减法的过程

我记得大家入职时,都会有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有些毕业生在学校时就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事实上,职业生涯绝不是我们能准确预测的,它只能是按照现时市场需求来拟定一个上升通道的可能性,等到我们真的到了那个时间点,时空都已经变换了。

那么,预测变得很模糊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有方法去做自己的规划?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如果你的职业就是你的兴趣,你大范围会持续在这个职业继续做下去。

image

这时你需要的是削尖你的职业着力点,你的职业一开始是一个比较大的属性的,比如“设计师”,然后你知道你是学视觉传达的,所以你大概率是做“视觉设计师”而不是“建筑设计”或者“工业设计”,这就慢慢进入一个稍小的职业范畴。

再工作几年,你慢慢发现,你的兴趣是UI设计,那么你就会学习更多前端、体验类的知识,放弃印前相关知识的摄入,这就又进入了一个更小的职业范畴。

所以,你的职业规划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根据你的兴趣,慢慢剔除你不需要的技能学习,把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把刀就越磨越锋利。

有小伙伴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板需要一个场景需要立体建模,这时虽然不喜欢,还是被动学习了这一技能。这个事情其实可以分两个层面看,其一是你对自己的生存所做了妥协,其二,虽然不是你的兴趣,但它未必不是那块帮你够着你真正兴趣点的垫脚石。

如果你不得已去学习了某个技能,就要运用到见好就收的心态,在做减法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做加法,世界是运动的,所以加加减减才是正常的减法运行的机制。

找准了你的职业精准点,你就知道这个技能是不是值得投入学习。只要你的职业和你的兴趣不打架,是不会有焦虑的。(比如我就从来没焦虑过是否去学C4D,因为我不会进入电商这个行业,我的兴趣是插画,立体的部分我用插画就能表现。C4D做出来的图有它的精美,但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是这个态度。)

三、技能的三个层次

再回到技能本身来说,技能与技能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把所需要学习的技能分为三个层次。

image

1)浅层式的技能

第一个最浅表的技能,我们可以称之为浅层技能,也就是我们在上图中所看到的位于最底部的第1这个层次。

浅层式的技能一般可以简化为对“各种软件的操作类学习”,PS、AI、C4D、Sketch、Painter、AE、PR、indesign……这类学习的特点就是入门非常容易,学习过程也很快,如果不用就很容易忘记(这点是个坑)。可以说来得快也去得快。

学习这类操作技能,有个要点就是要经常应用。如果不用,了解一下也没关系,但不要投入太多时间。很多人因为面试的需要去学习一个软件,但因为没有应用早就忘记了,在面试履历表上写上很多熟练操作的软件,结果去到公司打开软件,什么都做不出来。场面很尬。

对于很多不常用的浅层式技能,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临时抱佛脚+查漏补缺。比如我学AE、PR这类音频视频软件,其实以前也踩过坑系统学习过,结果也没用上就忘记了。等到这几年我自己开始录课了,才开始用它们,因为用了,才算是学了一小部分。每次遇到问题,就去网上查,一查就会了。一边遇问题,一边学习。

一旦学会了一个操作类软件的技能,就要经常练习,做到每天能打开,熟悉每个工具,知道如何结合不同的工具综合运用,举一反三。假以时日,就基本能熟练掌握了。

浅层式技能发展也很迅速,隔几年就有新技术涌现,彼此竞争市场。你不能因为出现一个新工具,就去学习收入囊中,不能用“收藏”的态度去应对。

2)基准式的技能

基准式的学习,是第二个层次,这部分技能比浅层式的操作技能更稳定,具有行业标准性,比如字体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LOGO设计等等。这类设计一般是一种行业标准。比如你是否能做出一套完整的UI界面,就是判断你是否能做一个UI设计师的标准。

这类学习通常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结构,在这个系统内部,有不同梯度的知识层次。需要一整块独立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才能由浅入深。

image

基准式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但是同时它的知识系统又很难完善,需要实践去一小块一小块填补。我们平时工作的内容就是去丰富这个知识框架。

基准式的知识又分为理论和实践,理论通常并不是指导实践的,它只是别人工作经验的总结。所以理论是二手的知识,而实践才是一手的知识。所以这也是我非常重视实践的原因。你看一百本配色书,也许都不如做一套形色训练来得更有效,更能让你体会色彩和形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所有课程一开始都会教给大家形色构成训练的原因。通过形状和色彩的组合练习,大家就能慢慢摸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理论有什么用呢?比如在你实践到暂时走投无路的时候,来一本理论书,一下子就会撬开一个堵住脉门的障碍。这是我对设计理论书的定位:给自己多一个角度。

我自己看书的体会,都是在我觉得不满意自己所做的作品,而又不知道怎么破,这时就从天而降一本好书,刚好帮我越过这一困惑期。

很多人都会说“眼睛看到说,我会了,但是手说,我不会”。也就是眼高手低的症状,说到底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实践不够多,一个是被困在一个死胡同而不自知。

如何找到这些刚好适合自己症状的理论书,真的没有特别的办法。有时是运气刚好撞上,有时是看得多,知道怎样去摸索。比如在初学的阶段,以技法类的书为主,慢慢上升到配色、版式理论。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够面面俱到最好,但这毕竟不是普通款。普通款就是以节省时间精力财力为原则,能多了解多一点是一点。比如有的小伙伴问我该怎样报插画课学插画,除了基础这部分以外,我的建议就是看多一个是一个,有条件都可以去试试。比如我自己学插画就是广泛狩猎的。初期尤其需要建立这种广度。

3)形而上的技能

这部分技能基本上不属于我们现在主要攻坚的,也就是形而上的部分。具体来说,形而上和形而下是哲学上的两个概念,形而上对应的就是精神层面的部分。如果你没有形而下,也就是足够的实践作为支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也很难建立起来。

但是平时你能和其他设计师在提案、面试应聘时拉开差距的地方,在同等技能表现的前提下,能脱颖而出的,也是这部分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设计背后的理念”。理念的搭建比基准式技能更难以完成。如果基准式技能,也就是系统学习需要四年,那么形而上技能就需要花十年。

image

很多设计之所以出色,往往不是表现形式,而是贵在理念。这部分,相信做LOGO品牌设计的小伙伴就能深刻体会。同样在UI设计、平面设计、品牌设计……所有领域都能因为理念,而让你的设计变得更“贵”。

所以形而上的技能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大量阅读。这时往往不能局限在设计这个领域,而是拓展到生活方方面面:美学、绘画、艺术史、工艺、文学……所以,对于这部分技能也无需太急,平时有意识去“染濡”,往这部分靠一靠,轻轻沾一点“文气”就好。

比如很多服装设计,用了东方传统美学里的一些处理手法,原本很普通的服装,就变成了高端订制,甚至称为美学时尚。这就是一个形而上技能运用得当发挥大用的例子。

这三个层次慢慢递进,在初期阶段,它们的配比可以是以浅层式的技能为主+基准式的技能,慢慢提升以后,你的技能学习配比就可以演变,对软件的关注就越来越少,对形而上的部分就要越来越多,但是重头戏一定要放在基准式的技能。

想和做:怎么想,怎么做

上面讲的这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第一个阶段,理论是占比最低的,所以我觉得操作类的书可以少看,多练多用才是关键。第二个阶段,理论的比重提升了,但还是要以实践为主。第三个阶段,纯理论为主。

实践这部分学习有个特点,就是:只要自己亲自做过,就很难忘记。很容易形成肌肉记忆。比如看一千个苹果,不如动手画一个苹果。除了上班时间自己所接手的项目以外,一定要把自己实践领域的小天地拓展开。大量练习,就能做到手到擒来。

而且实践可以帮你去核实理论。配色书里说,一个版式中不要超过三种颜色,你就去试试四种颜色有没有配出好看颜色的可能。很多视觉实验也是这样出来的。而且实践过程,你还能发现新的可能。

实践是一手的知识积累,所以它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实践没有层次高低,只要动手做,就能吸收个遍。

image

理论是相对是二手的知识,但是它能帮你搭框架,给你发问的可能性。而且也能帮你缩短学习时间。练习需要时间,但是理论可以缩短你的探索路径,类似给你一个小捷径。不过,当心,有可能这个捷径是另一条弯路。所以活用理论,必须动手亲验理论,才是正确打开理论知识的方法。

理论与理论之间也很不一样,有很基础的理论,比如视觉透视原理,这类理论看起来非常枯燥,不具备吸引力,但是应用广泛,因为它接近真理。类似的还有”色彩构成“,”素描三大面五大调”“人体结构解剖学”等等。这部分基础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你在学校学过,考过试,就代表你真的理解了。尤其是那时考试还是以纯记诵为主的话,没有实践的承载,这些知识也会很空乏,接不了地气。

也有很机巧的理论,比如教你怎么提高设计的高级感,如何十分钟快速掌握配色秘诀……这些理论知识,往往在严肃的课本知识框架里没有,都是网上文章资源比较多。这类“机巧”的方法,重点是“巧”,可以没事看一点,当作补充,类似小甜点,不要当主食来喂养自己。

image

除了形而上的这部分理论,其他理论都是选择性的吸收。所有理论,无论多么权威,我都会实践动手体会一遍。如果没时间去做,我宁愿不看,躺着休息吃吃零食刷刷剧多好。什么都不看,好过被带偏。记住这一点。

从时间成本出发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发问,把设计界的学习知识笼统归纳,我们在学习时,就要首先针对自己的兴趣,瞄准自己的职业路径,然后再为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

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元素是时间。一切都以省时省力为标准。以最少的能耗来完成最大的学习吸收。

比如初学者,在刚入行的时候,软件基础不扎实。这时就以软件基础为主要攻坚核心,动手实践贯穿始终,每天临摹一两个小图标、小插画,一周来一个海报设计,每个月抽半天时间给自己补充一点理论知识体系框架。随着技能不断攀升,调整自己的学习技能配比。

如果你给自己太多的软件操作类技能,而没有理论做辅助,那么很有可能就会遇到别人用很简单的几个小元素就能做出一幅漂亮的海报,自己却花费很多操作技巧拼凑组合,做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如前者,这类例子在设计界不少见到,很多过度设计就是操作类技能的营养过剩,导致营养不均衡。

还有一类是眼高手低(眼睛看了我会了,但是手说我不会),最主要还是因为实践不够,肌肉记忆比较空白。理论看了不少,但是没有实践做依托,眼中看过好的,所以眼里有记忆,但是心里没有。

image

最后再说一个大家都焦虑的问题:学习发展太快,今天学的,明天就过时了怎么办?所以还是以这篇文章讲过的来分析:

1、针对兴趣出发点,兴趣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除非你只是一时兴趣)。比如有的人喜欢写毛笔,虽然毛笔这种写字方式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它没有消失,还变成了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无论是什么,都有出路。

2、所学的是属于哪一类技能,以及你自己处于哪一个技能层级阶段。假如是一个软件类的技能,而你已经在短期内用不着,并且你没有时间去长期练习,那么与其花时间学这个软件,不如多投入给自己薄弱的其他方面。

这里给要找工作的小伙伴一点建议,不要为了找工作给自己猛灌一些不必要的技能,部分公司老板或HR其实并不了解设计,所以他们招人所写的应聘条件,多半都是看其他公司怎么写自己也怎么写,所以给大家造成一种“好像这个软件很火很必要”的样子。

你想说多学一点总是没错,但如果没用上,反而浪费了时间。

3、针对自己所缺失的方面,三类不同的技能,都需要补充。选择在某一个时间段,针对某个缺失项,专门攻坚,平时零碎时间,就可以看看理论,选择性的吸收一两个片段。学会时间管理,增强自己的自律性。有自律才自由嘛(借某APP的宣传语)

4、把时间投资给最基础的。最基础的,也就是最牢固的。看似最不起眼的理论,人人都在说,但是大家都难提起兴趣的理论,下功夫去验证并且嚼碎了吸收下去,它会让你变强。比如学画图标,不要单纯学“如何画图标”,而是要学怎样概括图形,从理论中去吸收那些能抽象、概括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最不易为市场所变的。举个例子,我学插画是从素描开始学习,如果有天AI、PS、ipad、……都不能用了,我仍然可以换纸和笔来画插画,不受浅层式技能的迭代影响。

5、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尽量不要去做没有学习效果的事。比如你用同一个创作思路画一万张Banner,学习效果等于0。试试这样做:画一万张Banner,用一万种不同的思路。学习效果爆表。不知道怎样判断有没有学习效果?方法很简单,有个词叫做舒适区,如果你总是很舒服的在做事,不温不火,没有突破,那你一定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学会突破舒适区,你会体验到辛苦,但是总能带来更多惊喜和high点。

最后,以上,健康第一

image

最后再补充一个: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太玩命。这次的疫情其实也是给大家一个提醒。没有健康,以上,都是Nothing~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起码能稳定一下自己茫然的心态,好好给自己做个学习+健身计划,有节律的行动和休息,找到自己的鼓点~

学习焦虑症:必知的时间成本管理

  • Ray
  • 本教程为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本文时告知作者并载明原文出处。

© IFEIWU 2013, 2024